参考解答
网友/编辑答疑:有大三阳的孕妇生下来的宝宝肝会不好吗
“大三阳”的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生孩子吗?有些“大三阳”的青年男女怕将乙肝病毒“遗传”给孩子,想要治好了再生孩子。到处乱投医,化了很多钱,到了大龄才着急。其实,“大三阳”的育龄青年男女只要做好预防措施,同样能够结婚和生儿育女。试想一想:我国有几千万的育龄青年男女,如果都不结婚生育,岂不要影响我国人口结构的“生态平衡”?
年轻人:别耽误了青春,快从误区中出来。促使成为旷男怨女的不是乙肝病毒,而是对乙肝病毒的错误认识。“大三阳”的青年男女不但能够结婚生育,年轻的妈妈还同样能够安全哺乳。这是人生的天职,要勇敢去承担。
携带乙肝病毒的产妇怎样传播给新生儿?
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传染给小儿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播机制:
子宫内传播
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乙肝病毒,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,也是一种性病;但人类的精子和卵子中并无乙肝病毒,并不能经遗传传播。
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成胚胎、再发育成胎儿,由母体的子宫面将养分透过微血管壁进入胎儿的胎盘微血管内。2层微血管可以让溶解的养分通透,却能阻挡病毒颗粒通过,故子宫内很少发生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。但如果孕妇跌跤、跳跃或剧烈的颠簸,胎盘轻微剥离,渗漏的母血进入胎儿血循环,则可以发生子宫内的母婴传播。
出生时婴儿感染的病毒大多隐藏在淋巴细胞中,血液中乙肝病毒(HBV DNA)的检出率不高,但在完成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,如果无表面抗体(抗HBs)出现,其中的一些小儿可能有隐匿性的乙肝病毒感染。
围生期传播
新生儿在产程中有大量母血污染,这是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的最重要方式。新生儿感染的高危性取决于母亲的感染水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,“大三阳”母亲的婴儿70%以上将被传染;HBV DNA>1.0×108拷贝/毫升的母亲传染性最强,90%以上的婴儿将被传染。被传染的婴儿中80%将成为慢性携带者。“小三阳”母亲的婴儿只有约10%被传染,因病毒量很少,很快就被清除掉,一般不会成为慢性携带者。
怎样阻断母婴传播?
防止子宫内传播
孕妇当然要活动,而且应该做一些平稳的运动;但不要跳跃,不要跌跤,不要坐公交车的后座,这样可能会减少一些子宫内传播。
防止围生期传播: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
(个人观点:我国当前规定的疫苗剂量对充分预防乙肝病毒传播可能不足, 有小部分小儿的免疫失败。下文所提剂量是作者个人的意见, 以后防疫部门更改后应以统一的方案为准。)
母亲的感染水平不同,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案也应当不一样。
“小三阳”母亲的新生儿:单用常规剂量的乙肝疫苗(10μg)第1次须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,间隔1、6个月各注射10μg。可得到90%以上的保护,小儿不会发生慢性病毒携带。
“大三阳”母亲的新生儿:“大三阳”母亲的血清病毒水平较高,要阻断母婴传播必须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预防。
乙肝疫苗:每次需20μg,常规注射时间是24小时内、1个月和6个月各注射1次;最好在第2个月时增加注射1次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母亲的病毒是在产程中污染新生儿的,建立感染的潜伏期大约要2个月。婴儿需要重复注射疫苗,体内才能逐渐产生足够的抗体,故开始注射越早越好;2个月时增加1针有强化作用。
乙肝免疫球蛋白:注射乙肝疫苗的婴儿需在2~3个月才能产生少量抗体,为获得早期保护,还必需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。注射吸收后血清中就能出现抗体,就有了保护性。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需200单位,须与疫苗在不同侧的臀部注射,这样疫苗(抗原)才不会与球蛋白(抗体)在局部中和掉。
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,对“大三阳”母亲的新生儿的保护率超过90%。
“大三阳”母亲应在怀孕32周时检查血清HBV DNA水平,如>107拷贝/毫升母亲的小儿还有感染的可能,应向专科医生咨询解决的方法。
申明:本站内容仅作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