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为什么我的月经很少啊?
我的月经以前很多的,但几年前就来的很少了两三天就完.每天用一张卫生晚上也只有一点点.我好几年没怀上孕了,请问着是什么原因啊?
网友/编辑答疑:为什么我的月经很少啊?
你好,首先你要知道正常月经是怎样的:
月经是否正常,一般可从以下几点观察。
1月经周期
一般女子的月经周期是28~30天,但是也有人40天来一次月经。但只要有规律性,均属于正常情况。另外,月经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,所以提前或错后3~5天,也是正常现象。
如果这次月经周期是20天,下次是40天,而且经常出现这样情况,有的甚至月经来1~2天,过10多天又来1~2天,失去了周期性,这属于月经不调。少女初潮时,由于卵巢刚发育,功能还不完善,所以会出现功能紊乱和不规律,这不是病理现象。
2月经期(也称行经期)
女子的月经期大约是2~5天。一般行经的规律是第一天经血不多,第二三天增多,以后逐渐减少,直到经血干净为止。这是因为第一天子宫内膜脱落刚刚开始,第二三天子宫内膜脱落增多,出血量也增多了,子宫受到刺激,加强收缩,把大量经血排出的缘故。有的人经血干净了以后,过一两天又来了一点,俗称“经血回头”,这也不是病,而是一种正常现象。但是,有的女子经期长达10~20天,月经淋漓不尽;有的经期极短,只是“一晃”即过。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。
3经血量
女子月经量的多少因人而异,一般是20~100毫升。一般每天换3~5次卫生巾或纸,就算是正常。如果经血量过多,换一次卫生巾或纸很快就又湿透,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,这就不正常了。经血过多,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、环境改变、营养不良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。经血长期过多会引起贫血,应查明原因,进行治疗。当然,如果因为子宫、卵巢不正常或全身性疾病,引起月经量过少,这种情况也不正常,也应及时就医。
青春期的少女以月经量过多较为常见。其主要原因是在青春发育期,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,这时候的月经一部分属于无排卵性的。没有排卵就没有黄体,没有黄体就缺少孕酮。因此,子宫内膜只能处于增殖期而不能达到完善的分泌期,以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而影响子宫的收缩,造成经血过多。此种情况如不引起注意,久而久之,可出现面色苍白、乏力、头晕等贫血症状,也应就医治疗。
4经血颜色
正常的血是暗红色的,血中混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小碎片、宫颈粘液、阴道上皮细胞,无血块。如果经血稀薄如水,仅有点粉红色或发黑发紫,则是不正常的。如果经血完全是凝血块,也不正常,可能另有出血的部位,应及早就医,保证身体健康。
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是什么
本病有虚实之分,虚者为血少精亏,无以充盈血海;实者为瘀血痰湿阻滞,经血不得畅行。
(1)血虚:素体血虚,或久病大病耗伤阴血;或饮食劳倦,思虑过度,损伤脾气,气血化源不足,以致血虚不能充盈胞脉而致。
(2)精亏:禀赋不足,肾气未充,或房劳多产,损伤肾精,不能充养胞脉,血海空虚而经来量少。
(3)瘀血:忧思恚怒,气机不利,气滞碍血畅行,致使瘀血为患;或寒邪客于胞宫,血被寒凝,形成瘀血,瘀血阻滞,故经来量少。
(4)痰湿:素体多湿,或脾运失职,聚湿为痰,壅塞胞宫,阻滞经脉,致使血运受阻,经量过少。
(5)寒凝:素体脾肾阳虚,阴寒内盛,凝滞胞脉;或起居不慎,寒凝胞宫,血运不畅而形成本病。
月经过少应如何采取简易治疗方法
(1)中成药
①妇科养荣丸,每服6克,日服3次(适用于气血不足者)。
②女宝片,每服4片,日服3次(适用于血虚者)。
③子鹿膏,每服50克,日服2次(适用于肾虚精亏者)。
④妇珍片,每服4片,日服3次。
⑤调经化瘀丸,每服3克,日服3次(上方适用于血瘀阻滞者)。
⑥艾附暖宫丸,每服6克,日服3次(适用于寒湿凝滞者)。
⑦六君子丸,每服6克,日服3次(适用于痰湿阻滞,脾气不足者)。
(2)简便验方
①益母草30克,当归10克。水煎服(适用于血瘀阻滞者)。
②鸡血藤、熟地各24克,阿胶(烊化)10克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(适用于冲任血虚者)。
③紫河车粉10克,水冲服,每日3次(适用于肾精亏虚者)。
④小茴香、乌药、干姜各10克。水煎服(适用于寒凝者)。
⑤苍术、白术各12克,枳壳、泽兰、川牛膝各10克,炒苡仁30克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(适用于痰湿者)。
(3)饮食疗法
①益母草30克,红糖适量。水煎代茶饮(适用于血瘀者)。
②鸡血藤15克,红枣10枚,红糖适量,或配生鸡肉200克,煮熟后食肉喝汤。
③鸡血藤、当归、大枣各30克,生鸡1只。煮熟后食肉喝汤(上方适用于血虚、血瘀者)。
④红花10克,黑豆90克,红糖60克。水煎后食豆喝汤(适用于肾虚血亏或寒凝血瘀者)。
⑤枸杞子30克。代茶饮(适用于肾虚精亏者)。
⑥鳖1只,白鸽1只。煮熟食用(适用于精血亏虚者)。
⑦鲜橘皮30克。代茶饮。
⑧薏苡仁、山药、芡实各30克,粳米100克。共为细末煮粥食用(上方适用于痰湿内阻者) 。
(4)针灸疗法
①体穴:三阴交、关元、足三里、血海、肾俞、命门、太冲、中极、脾俞。每次取3~4穴针刺,或根据病情配用艾灸。
②耳穴:子宫、卵巢、内分泌、皮质下、神门、交感、脾、肾。每次取2~3穴针刺。